《文选·嵇康〈琴赋〉》注引汉·蔡邕 《琴操》:“伯牙学琴于成连师长教师,师长教师曰:‘吾能传曲,而不克不及移情,吾师有方剂春者,擅长琴,能作人之情。今在东海上,子能与我同事之乎?’伯牙曰:‘夫子有命,敢不敬从。’乃相与至海上,见子春,受业焉。”唐·吴兢《乐府古题要解》卷下:“《水仙操》,古旧说伯牙学鼓琴于成连师长教师,三年而成。至于精力寂寞,情至专一,尚未能也。成连云:‘吾师子春在海中,能移情面。’乃与伯牙延望,无人。至蓬莱山,留伯牙曰:‘吾将迎吾师。’刺船而去,旬时不返,但闻海上水汩 (gu) 汲漰 (peng) 澌之声。山林窅(yao) 冥,群鸟悲号,怆然叹曰:‘师长教师将移我情。’乃援琴而歌之。曲终,成连刺船而还,伯牙遂为世界好手。”
释义用法
伯牙向成连师长教师学抚琴,三年学成。成连以为,学会曲子只是一个方面,更主要的是情感的投入,于是把伯牙带到海上,让他领会海水彭湃,群鸟悲号的地步,陶冶他的情感,使之成为世界好手。后以“成连”指善抚琴的人; 以“海山化琴工”等写天然情况对情面性的陶冶及人对艺术境界的寻求。
用典情势
【成连】 清·张梁:“钟期既已亡,成连谁能寻。”
【成连心】 清·鄂尔泰:“无须泛瀛海,已见成连心。”
【成连琴】 清·王士禛:“清凉鱼山梵,寂寞成连琴。”
【刺船人】 清·丘逢甲:“浩浩天风入素琴,刺船人去有遗音。”
【海上琴】 清·王夫之:“河山憾折延陵剑,风雨长迷海上琴。”
【成连佳趣】 清·张惠言:“便有 成连佳趣,理瑶丝,写他清凉。”
【成连海水】 清·金人瑞:“成连海水最移情,弘景山居亦有荣。”
【海山深绝】 金·元好问:“莫道琴工有师法,海山深绝解移人。”
【成连海上琴】 清·丘逢甲:“刺船人去波澜急,凄绝成连海上琴。”
【海山化琴工】 宋·苏轼:“剑舞有神通草圣,海山无事化琴工。”